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教育思考:孩子,你应该属于谁?

2013-12-21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今早,打开电视,看到一条消息,深圳一位母亲暴打自己3岁的孩子。看后,真令人揪心,由此想到来纽约后遇到的几件事:以及思考的一个问题,孩子,你究竟属于谁?《侨报》11月6日有一篇文章,写纽约布碌仑第八大道

今早,打开电视,看到一条消息,深圳一位母亲暴打自己3岁的孩子。看后,真令人揪心,由此想到来纽约后遇到的几件事:以及思考的一个问题,孩子,你究竟属于谁?

《侨报》11月6日有一篇文章,写纽约布碌仑第八大道交48街一栋居民楼二层的单元内,一名华裔家长怒打一名5岁多的孩子。把孩子的屁股打肿,邻居们实在看不下去而报警,最终孩子的父亲被抓进警察局。文章还说:打孩子的父亲姓林,来自福建,在这之前,也发生过几次打孩子,是因为这名男童学习不用功,邻居多次对他好言劝说,他都装聋作哑,这次终于忍不住报警。让这位父亲进了警察局、过上了囚禁的生活。

孩子,你到底属于谁?

美国法律规定,有关政府机构要保护儿童不受虐待和忽视。具体地说,就是要确保父母或法律监护人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不给儿童造成身体或精神上的伤害。学校老师、社会工作者或医生如果发现儿童受到虐待的可疑情况,必须向有关机构报告。否则,他们自己就可能受到轻罪指控。可按照我们大多数人的观念,孩子是自己生、自己养,怎么教育?父母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孩子不听话,打两下没什么了不起,而且这也是家务事。但这在美国不行,政府真是成了老百姓孩子的娘。政府有关部门往往以家长自居,介入有问题的家庭。对有些人来说,政府可能是在侵犯家庭隐私权,但政府认为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孩子。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已经受到身体伤害或有可能受到身体伤害,政府可以以保护孩子免受伤害为由把孩子带走,也可以在一段期间内对有问题的家庭定期进行监督,如果伤害孩子的是父母,政府方面就会提出让父母接受心理治疗。

这就是美国人的家庭教育观。美国的一些专家表示,美国法律试图把政府的介入和父母管教孩子的权利加以平衡。一方面,是由父母决定如何教养孩子,而不是让政府来决定孩子应该如何教育,要教给他们什么以及要信奉什么宗教等等。另一方面,父母不能滥用对孩子管教的权利和责任。由于孩子年纪还小,尚不成熟,如果父母滥用他们的权利,就要由政府出面保护孩子。在通常情况下,对有关的虐童案,各州的法院可以做出几种裁决,一是允许州政府把孩子从亲生父母身边带走;二是允许孩子继续留在父母身边;三是终止父母抚养孩子的权利,由他人收养。

美国人的这种对孩子教育的家庭与政府都有责任的平衡教育观,很值得我们思考:在大多美国人看来,孩子他当然是你生的,但是生,只是给他生命,就像猴子繁衍小猴子、蒲公英的种子长出新的蒲公英一样。那是全新的个体,他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你不可以按照你的意愿去改变他,更不能不公正的对待他。他在生命的意义上跟你是平等的。这和中国传统文化里父母对孩子是有生杀大权的家庭教育观有很大的不同。在美国人的潜意识里,孩子不完全是属于父母的,至少有一部分也属于国家。在这方面,美国人没有中国人的那种很深的家族观。基于这样的理论,因此,国家应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起码该保证他们的安全。如果你不能保证一个孩子的人身和人格不受侵犯,你将来怎么能要求他们爱国呢。这套对孩子的教育理论,我们真的还没有认真思考过。

我们的家庭教育,我们的父母大多没受过专门训练。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恋爱成家,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很少培训怎么做父母,即使有,也只是长辈们说的“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长”……这些,在生活中流传的观念影响了多少代人,这样的家庭教育观对吗?需要我们去反思。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容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父母与孩子间有天然的感情联系,特别是母子一体,自然产生期待,把自己没实现的,没做成的都转而寄期望于孩子来完成,难免不切实际。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卖了几百万册,正是父母们这种心理的反应,我们做父母的,都期待自己的子女能进哈佛。父母的过度关心,过度照顾剥夺了孩子成长的空间。《扬子晚报》的记者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从小到大不要考虑任何事情,怎么会有成长呢?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过多限制、过多干涉也会阻碍孩子潜能的释放。我们常常居高临下地待孩子,以“家长”自居:“你是我生的,我让你听,你不听,找揍!”这位福建的林先生对孩子就是这样做的。 几年前,在美国,有个华裔提出家长要做“虎爸狼妈”,我们有不少媒体还大肆宣传,这是不符合美国的国情的,当时,我曾写文章表示不赞成,即使他成功了,孩子上了好大学,那大学以后呢?这种教育也只能是个案,那些宣传,我总认为有炒作之嫌,会误导人,如此家庭教育缺失了“人格平等”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件事,我想请大家一同思考,孩子,你应该属于谁?当我们思考明白了,我们的教育会更科学、更合情理。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教育理论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